2009年7月9日星期四

改革的成败取决於〞人〝

改革的成败取决於〞人〝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我认识袁悦倡先生,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,特别是一九七九年,第一省华人社团总会成立之后,当时我是该会的执行秘书。
第一省华总成立之初,适逢全国华团争取华文独立大学的创办被拒绝后,在全国推动〞一人一元〝的运动,筹募法律基金,向政府采取法律诉讼,争取独立大学的创办。而当时又正是民主行动党东渡进入砂拉越不久,袁先生应该也是该党砂州的第一批党员和领袖之一。而当时砂垃越州华团的领袖,又大多是人联党的领袖或支持者,因此,在独大的问题上,正是当时的民主行动党,用以壮大其影响力的政治课题。袁先生当时是广东会馆的代表,也是这个课题上最激烈的发言人之一。有一年的会员社团代表大会,从早上开到晚上,辩论非常激烈,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我与袁先生虽然已认积很久,但极少交住。今年农历新年前,他搬入我家对面的新居,成为我的新邻居。但是由於大家都早出晚归,平时也极少谋面。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,非常热心地区上的环境卫生与治安,希望发挥社区的团结力量,把我们共同居住的地区,建造成环境好、治安好,人人都期待的安宁的社区。不久前他特地在他家中召集我们居民,商讨如何加强和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,但反应不很理想,但由此可见他为众人服务之心的精神,并不会随着〞不惑之年〝而衰退,可敬、可贺。
前几天,我收到一通电活,声音很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是谁,他立刻告诉我是〞你的邻居〝,并要求我为他的特辑写文章。我问他有什么课题吗?他说你在校董会多年,就写教育课题吧!邻居开口,何以能拒,也只好勉其难而为之也!
放下华教工作,为不让人齿秽,我暂时不想就当前古晋的华教问题作任何评论。但最近报章上,有一篇读者来稿,读了之后,除了使人感觉〞老调重谈〝外,对华文独中未来的发展,既没有教育理论的依据,也没有任何可以协助独中成长的现实意义,自以为只要〞超越政党,不超越政治〝,独中的形势就一片大好了。如果真的如其所言,我在此表示祝贺。
最近,有空收看中央第十台〞百家讲堂〝,听收听率最高,由著名历史学教授王立群教授所主讲的〞秦始皇〝。当主播就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,并提出四点看法,其大意如下:一、六国统治者贪污腐败;二、秦国变革后力量强大;三、谋略应用适当;四、善於用人。
接看, 主播首先问另一位青年的历史评论学者,该青年学者认为是谋略应用适当的原因。而王立群教授即非常肯定的点出,以上四点不管那一点,都是跟人有关,因此善於用人,才是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。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,在其论述中也一直强调〞人的因素〝。
因此,古今中外,不管是以史为鉴;或是以今为样;也不管是政治、经济或文化教育。其任何的改进或改革,成功与否,其关键是取决於人。对於古晋华文独中而言,所谓的人就是董事会的董事,学校的校长、行政人员和老师。他们的领导素质、价值观、思维和态度,就决定了其能否办好一间学校。在这方面,多年在校董会的参与,我感觉良多,不想在此置评,就留给学生、家长及社会人士去断言吧,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感受者。
1
很多华文独中的评论者,大多把华文独中的办学,与政府的教育政策画上等号。他们认华文独中受政府不公平的对待,以至影响办学品质和学生来源。我个认为,华文教育面对最大的生死存亡的危机,是上世纪六十年代,英殖民地政府欲强行通过〞十年改制〝计划,将华文中学改制为,以英语做为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。但在我们的先辈,以自已的生命和自由,坚决的捍卫和反对下,退出津贴走自立更生的道路,华文独中的生存问题已基本上解决。因此,在目前国内外形势已出现了前所来有的转变的情况下,不深入思考我们内部不足的一面,而一味把罪怪於外来的因素,是一种逃僻问题的不负责任的态度。
回想我们祖辈南来的历史,不都是从无到有,同时也是在各种不合理、不平等的政策的夹蓬中,生存和发展起来。毫无疑异,华裔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。在生意与经济的发展上,为什么我们华裔,有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,反而是多人在一起领导的公共事业方面,经常面对办不好的困难。也正好反映了我了们民族的劣根性。为文至此,想起曹噪《蒿里行》诗词中的前半段,〞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力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……〝。如果我们华社也像曹操诗中所描绘的起初是〞兴兵讨群凶〝,而最后是〞嗣还白相戕〝。因此,如果我们不从这方面去追究其原由,又如何能众志成城,办好我们的民族事业。
探讨世界各地的教育,不管是小学、中学或大学,办得好的都是私立学校。别人能,为什么我们不能?请不要再怪环境和客观因素了,改变应从人开始。



2

1 条评论:

園丁 说...

說的太好了,來加加油一下。。